为什么中国做不出ChatGPT?

随着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每个国家也都开始研究起了属于自己国家版本的ChatGPT,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作为反美头号急先锋,中国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回应,准备开发一个更加完善的版本,以证明中国 “举国体制” 的制度优越性。可是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中国的ChatGPT却毫无进展,而在这期间的笑料更是层出不穷。百度首当其冲突出了文心一言,但是文心一言对大多数问题所做出的回答都令人大跌眼镜。而另外一款叫做 “元语智能” 的软件更是重量级,号称 “第一个敢于挑战ChatGPT的中国初创公司” 给出的回答却频频翻车,对于历代中国领导人的评价以及时政的点评都不符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至于上线后仅仅几天便宣布暂停服务,至今都没有恢复。别人都在研究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人工智能,只有中国研究的是 AI - Artificial Idiot - 人工智障。

难道中国人真的研究不出来属于自己的ChatGPT吗?

首先,环境决定一切,更确切的说,想要在科技方面不断创新,那就一定离不开好的制度,也就是北京时间每晚七点准时开播的那档节目当中经常提到的 “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当下这种 “举国体制” 的环境中来讲,想要实现科技方面的突破简直天方夜谭。

中国现在这种越收越紧的审核制度以及对民营企业日益强化的管控对创新企业是非常不友好的,前两个礼拜更是爆出了一条让人惊掉下巴的新闻,中国要求这些人工智能软件 “必须避免发布诋毁中国领导人或触及历史禁区的内容”,生成的内容需要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含有颠覆国家政权”,以及 “破坏国家统一” 的信息。这些更是加剧了 “人工智能” 在中国 “智障化” 的进程,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是 “诋毁中国领导人或触及历史禁区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 “不得含有颠覆国家政权” “破坏国家统一” 都非常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说白了就是,政府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一切完全取决于领导的心情,没有任何法制可言。政府从来没有对这些宏大的词语有详细的定位,以至于没人知道你的哪一句话甚至哪一个字就莫名其妙的踩到了政府的红线。以至于每家企业都如同惊弓之鸟,没人愿意去犯一点的错误,自然也就没人敢去创新,因为创新就有犯错的可能,而一旦犯错被抓到,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处罚,哪怕只是很细微的错误也不行。这种 “谈审核色变” 的国家,何来创新可言呢?

问题其实不只出在政府,中国人本身的问题也不小。我听很多人讲过,说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只是聪明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而已。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没有用到正确地方的聪明还叫聪明吗?而且,占世界人口总数接近五分之一的华人,居然没有创造出任何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也没有提出任何一种新时代的先进思想,更没有做出任何一件能够让世界为之刮目相看的事情来。华人这就只是一点小聪明罢了,可以说这点小聪明都用在了钻空子上面,说好听一点叫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实际上也只就能用在骗同胞的身上,根本成不了大气候。

中国人的这种小聪明在中国的审核制度之下就产生了另外一种非常令人咋舌的心理 - 人人都想赚快钱, 没有人想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当中,或者说没有人可以专心钻研。于是便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外面的人想进体制,进了体制的想当领导,当上领导的想一直往上爬,爬不动的想赚快钱,赚了快钱的举家移民欧美,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在中国的领土上脚踏实地。先富带动后富这句口号从本质上其实没错,但关键问题是,中国的法律太过于不完善,真正做实事的待遇又不好,所以每个人都各怀鬼胎,致使先富起来的人卷款跑路,最终前功尽弃。

当这种赚快钱的思维被放到科技产业上面,灾难便是无穷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统统都是外国投资的,因为互联网在那个时候刚刚产生雏形,外加彼时的中国还相对自由,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科技水平表面上就已经拥有了和美国相抗衡的能力。曾经有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和硅谷一样多,但是这些表象都随着谷歌退出中国以及习近平的上台而烟消云散了。由于多年来外资的注入让中国人越来越膨胀,以为中国真的越来越强大了。并且中国非常不注重知识产权,抄袭成本极低,利益却巨大,同时又不会受到伤筋动骨的处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谁还愿意去冒风险进行高成本的创新呢?所以当贸易战打响以后,人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中国的科技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而随着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日渐升级,民众也终于开始认清中国科技的烂是烂在了体制。

中国政府表面上对科研人员的待遇看似很好,但实则不然。就拿我在中国的时候身边的人为例,我一个发小他爸参与过开发三峡工程。我们先抛开三峡的各种问题不谈,只是聊三峡工程本身,可以参加到这个工程项目当中的人都很强,并且我发小他爸在三峡工程结束之后直接被赋予了北京户口,我想在中国真正生活过的人都非常清楚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在三峡工程结束之后,他被我爸妈工作的大学高薪聘请。然而,进入外人羡慕无比的体制之后,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戛然而止。大学聘请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名声,并没有给他提供科研的环境。想要往上爬就必须要写论文,评职称,拍马屁。可你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懂得如何写报告 拍马屁,但是如果不做这些,你就不会得到任何升迁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也就逐渐迷失了自我,挂名了一个闲职,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动力去继续搞科研了。

我一个高中同学也和我讲过,他的一个亲戚当年也参与过三峡工程。不过他在了解完三峡工程的细节之后便坚决反对三峡的建设,于是便被踢出了项目组。因为惹怒了领导,所以他之后的职场之路也异常的不顺利,处处被掣肘,以至于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到最后却混的非常凄惨。与之相对比的是,我的一个姑父,他本来在我们那边一个211院校搞科研,后面去了日本。他说日本给他的薪资是他在中国的10倍,这还仅仅只是薪水方面,其他的各种待遇和环境更是天差地别。试想一下,如果我发小他爸和同学的亲戚生活在日本,那将会是怎样的风光。

斯坦福研究学者许成钢曾经在1986年的时候进行过专项研究,为何苏联和中国的计算机研发落后于美国和日本。最终,他得出结论,只有当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自由思考时,创新才能出现。中国其本质和苏联一样,都是指望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管控并分配一切,这样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在达成一定的成就。但是长此以往,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急功近利,只会浇灭国民心中炽热的火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巴以问题与俄乌问题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吗?

被篡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