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选择躺平的美国人

近两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关 “躺平” 的话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央妈多次痛批 “躺平” 的新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群嘲。我几年之前在一个公众号平台做小编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有关 “躺平” 的文章,而 “躺平” 早就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标签。

2021年4月17日百度贴吧的一个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引发热议,这篇帖子的作者是彼时31岁的前工厂工人骆华忠。他在2016年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四川成都骑行至西藏拉萨,自此之后便对自己原本的人生产生了质疑。他声称自己有 “选择慢节奏生活的权力”,平时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剩余时间则用来读书和锻炼。他的帖子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如果工作变得不可忍受,那么休息便是一种抵抗。中国早已常态化的996的工作制,以及前段时间 “五一小长假” 被所有打工人怒骂的 “串休” 制度,导致内耗极其严重,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极大,工作越来越 “卷”,迫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躺平来对抗大环境。

其实,躺平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也一样。更确切的说,躺平早就已经成为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运动。它还有一个英文名字,“Quiet Quitting”,即 “安静的退出”。“Quiet Quitting” 一词在美国的互联网世界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这个词也一再被定义。有的人认为 “Quiet Quitting” 是指在精神上退出工作,有的人则认为是指没有加班费就不会去加班。无论怎样去理解 “Quiet Quitting” 这个词,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不在内心折磨自己”。

美国现在的劳动力短缺尽管已经比疫情期间缓解了很多,但是依旧有数百万的职务空缺。许多证据表明,人们确实想工作,但是大多都不满意微薄的工资,毕竟疫情之后疯涨的物价和房价属实让人吃不消,我想没有人愿意赔钱去上班。虽然绝大多数空缺的职务都属于低薪工作,但是也有少部分高薪岗位长期空缺,比如高盛的初级分析师工作,其起步工资已经达到了15万美元一年。即便如此,分析师的岗位也依旧长期招不到人,不仅仅是其入行门槛偏高,更是因为其 “不人道” 的工作条件。很早之前就有报道称,高盛的分析师们平均每周要工作98个小时,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洗澡睡觉。

疫情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尽管疫情已经过去,但是却有很多公司依旧采取 “fully remote” 或者 “hybrid” 的工作模式,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陪伴自己的家人。疫情之前,很多人会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继续做,并把这种行为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没做完的工作就等到第二天再做,下班以后的时间要留给更有意义的事情。

纽约时报曾经做过一个每一代美国人的美国梦指数的报告,以两代人30岁时的收入情况为基准。1940年代出生的人当中有92%的人在30岁的时候比自己父辈30岁时候的收入要高,这之后每一代的比例都在降低,而到了1980年代出生的人时,这一数值已然降低到了50%。我作为一名95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包括我的同学也都是一样的。我们在疫情期间大学毕业,经历最残酷的毕业季,多数同学毕业之后并没有找到工作,不仅仅是因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更是因为没有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做。尤其是我在中国的同学,除了985院校以及军校警校出来的可以进体制以外,其余人要么选择考研,要么选择从事客服,送外卖,送快递一类的工作,而剩下的大多数人则依旧是留在家里继续靠爸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幻想破灭时才发现,我们可能是第一代过的不如父辈的人。

《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狗屁工作)这本书的作者David Graeber就在书中表达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其实每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是现实恰恰相反,从事自己完全没有意义的狗屁工作,以及无休止的加班才是常态。人类无休止的工作不仅没有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而且折磨着从事者的心灵,工作就是高尚社会的道德枷锁,让工作者完全无法敞开心扉谈真实的感受,从而陷入绝望。狗屁工作的爆炸式增长完全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而统治阶层之所以发明这么多的狗屁工作,其终极目的不过是为了所谓的维持社会稳定,说白了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在乎精神世界的满足。随着阶级固化所导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越来越看不到希望,而年轻人唯一能做的对抗这一切的办法就只有躺平。

不过一定要说清楚的一点是,躺平其实是一种极大的特权,而且躺平并不代表完全不工作。骆华忠承认了谋生的必要性,广大的网友也从来没说过自己不想工作,只是说不想要所谓的 “事业”。“事业” 是一个带有公司色彩的词,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肩负的责任。工作是为了生计,但事业却是一个祭坛,代表着其他的一切都要牺牲。

其实,躺平是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选择躺平的人,更多的是在于调整努力和奋斗的心态。躺平运动的出现,可以让大家意识到,并不是一定要996攒钱买房买车才能让人觉得幸福美满。理性看待躺平,允许这个社会出现更多的声音,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包容,“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巴以问题与俄乌问题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吗?

被篡改的历史